为什么男人容易肾虚?肾虚还得这样做

现如今男性朋友会因为多种多样的因素,而极容易受到肾虚的困扰和危害,久病不愈、年老体衰、工作过度劳累、房事过多、不良的心理情绪以及先天不足等因素,和肾虚的出现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。

而肾虚的发生会导致男性患者朋友出现健忘、身体乏力、性功能降低、情绪不佳、腰膝酸软及容颜早衰等临床症状。

为什么男人容易肾虚?肾虚还得这样做

一、为何男人容易肾虚?

肾虚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,多出现在男性身上,而男性似乎相对于女性来说更加容易肾虚。

从中医上讲,肾虚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,在这其中后天因素占去大半。

日常生活中,最常见的伤肾行为之一就是饮食不节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后天之本。贪食生冷,损伤阳气或嗜食肥甘厚腻,易生痰化热,损伤脾胃,最终导致气血亏虚,后天不能充养先天,肾气渐虚。

还有大家已经熟悉的“纵欲伤肾”,男性如果劳欲太过最易耗伤肾中精气,也就是如今常说的“肾亏”。此外,动怒和忧思也会伤肾。经常发怒易伤肝,怒则肝气郁结,肝肾同源,日久导致肾精不足;过度思虑伤脾,导致脾气郁滞,运化失职,气血生化乏源,不能资助先天。因此情志失调日久,导致体内阴阳气血紊乱,日久伤肾。

而女性往往不会有“劳欲”伤肾的行为,脾气也更加的温和,因此肾虚的情况相对男性来说会比较少。

二、身体出现这3类症状,或是肾虚了

“肾虚”是一个统称,可分不同证型,不同证型的具体表现又有所区别,需要仔细地辨别,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,就是在提示你“肾虚”了。

①肾阳虚

肾阳虚通俗点说是肾脏阳气不足了,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所引起。肾阳虚患者主要表现为脸色偏白、舌质颜色淡、脉搏跳动缓慢、怕冷、畏寒、四肢冷、夜尿多、小便清短等症状。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在夫妻生活上的力不从心。

②肾阴虚

肾阴虚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或者长期疾病导致的,一般来说肾阴虚的患者会出现五心烦热,即手心、脚心、心胸都有一种发热的感觉;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在睡眠质量下降,容易失眠,经常性盗汗、口干舌燥、不可控地出现头晕,脉细数等症状上来。

③肾气虚

长期熬夜或者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,往往会出现肾气虚的情况。肾气虚的人多会腰膝酸痛,气短自汗,听力减退,四肢不温。若是男子肾气虚会出现滑精、早泄的现象,女性肾气虚则白带清稀,怀孕者容易滑胎,精神状态不佳。

若偶尔出现上述症状,并不能说明已经是肾虚。只有长期、频繁或者比较严重的症状,才可提示肾已经出了问题,需要引起重视,必要时请医生进行调理。

三、六味地黄丸“包治百病”,肾虚都能吃?

凡中国人,不管他(她)对中医是否理解或喜欢,不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肾药的极少,皆因肾亏的观念给国人的印象太深刻了,老也怕亏,少也肾亏,壮也怕亏。

十几亿中国人中,从心理上觉得自己需要补肾药的,估计得有十亿。

谁说中医难懂?不就是一个文化语境问题吗?肾亏这词说多了,全民也就理解了。

其实,在中医真正的操作里,如果笼统只讲“补肾”,也太粗糙了!

中医的补肾一定是落到实处的:你要补肾的什么?

是补肾阴,还是补肾阳?是补肾气,还是补肾精?

而六味地黄丸补的是什么?

它能轻补肾精,更以补肾阴着称。

但现在对肾虚(亏)最关注,也最紧张的一群人,多半是性功能减退者,这部分人,如果是属于肾虚范畴,虽不能说完全没有肾阴虚,但可以肯定的是,以肾阳虚更多见。

撇开性功能减退这个狭义的肾亏,放在广义的角度看,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与疾病谱的改变,肾虚也不以肾阴虚为常见了。

所以,如果不分清是阴、阳、精、气中的哪种虚,仅仅把六味地黄丸当作简单的补肾药来吃,不妨告诉你,你有七八成是吃错药了。

四、肾虚还得这样做

竟然肾虚有3种分型,那么就有各自滋补方法。

首先我们从肾阳虚说起,肾阳虚对证治疗是需要补肾助阳,偏肾阳虚者,还应当进肉桂、附子、巴戟天、肉苁蓉等壮阳之品;在饮食中以温补肾阳为宜,可选食羊肉、狗肉等,羊、狗肉性温热,具有温补肾阳的效用。如果情况比较严重,也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来进行调理,但是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,感觉不到效果,建议寻找专业中医师来进行调理。

其次,肾阴虚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滋补肾阴的方式治疗,确保肾阴充足,能够及时纠正患者偏衰的现象。中医通常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,主要应用在肝肾阴虚等症状明显患者中,能够起到滋肝补肾,清热降火的效果。与此同时要保证尽量少吃温燥煎炒的食物,不要熬夜。

此外,肾气亏虚者,则当以补肾气为主,除了可用黄芪、人参、党参、白术等益肾健脾之品之外,临床上也多会采用金匮肾气丸或者济生肾气丸来调理治疗。

特别提示,所有药物或保健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,不要盲目进补。

肾虚是我国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“病名”,民间有“十男九虚”的说法。肾虚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,盲目进补不可取。其实,所谓“补药”发挥功效关键在于合理使用,别把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不当药,也不要把中成药当保健品长期服。另外,不管是补品还是保健品,也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适量使用。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